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招生专业培养方案(2023版)

发布者:徐金花发布时间:2024-09-12浏览次数:3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2023 版)












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

2023910





气象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型: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6一级学科名称:大气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070601二级学科名称:气象学


一、学科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前身是1960年建校初期建立的气象学系,2014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78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天气动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大气科学一级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准设立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气象学二级学科于2002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于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一,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并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0年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

二、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身心健康,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1. 大气环流异常动力学;

2. 季风与海陆气相互作用;

3. 台风与中小尺度气象;

4. 资料同化与数值预报;

5. 气候数值模拟;

6. 天气预报理论与方法;

7. 短期气候预测;

8. 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延长学习年限期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总学分为26学分。

1. 学位课(16学分)

A——公共基础课(7学分)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1. 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

C——限选课(2学分)

1门科技人文素养和1门学科前沿课程。

D——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1. 实践环节(2学分)

E——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应包含学术报告活动和实践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5次(其中至少1次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不少于2周时间。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六、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培养方案的规定,在导师的指导下网上制定个人的课程学习计划,并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学生计划,在研究生部及所在学院规定时间内,完成选课。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两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论文环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需重做开题报告。

  1. 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末。中期考核主要包括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以及学位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中期考核不通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申请第二次考核,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应作退学处理。

  1. 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1. 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1. 申请学位

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附表1气象学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3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7学分

s999036

自然辩证法

16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8

硕士公共英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9

硕士学术英语

16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01129

高等大气环流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10学分

s001141

 ★气候动力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42

 ★理论和计算地球流体力学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012

 ★高等天气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C

s999040

科技人文素养

16

1

1


考查

2学分

s001143

学科前沿

16

1

2


考查

D

s999041

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

16

1

1


考查

不少于6学分

s001015

季风动力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32

大气资料同化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22

 ★大气辐射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44

LinuxPython实践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46

高等大气动力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48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35

天气预报当班实习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01006

现代气象统计方法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05

台风分析与诊断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45

 ★边界层气象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47

 ★现代数值天气预报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49

 ★云降水物理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52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01151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E

s001136

学术报告

16

1

2

其它

考查

2学分

s001137

实践活动

16

1

2

其它

考查

1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2AB类课程为学位课;CDE类课程为非学位课

3、 ●为专业示范课,★为核心课程,▲为学科交叉课




附表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内容及要求

环节名称

安排及要求

时间节点

1. 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入学1周内完成

2. 课程学习环节

根据表1所示的课程设置安排。


3. 开题报告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答辩。

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4. 学术活动

在学期间应参加8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


5. 实践活动

包括助研、助教、助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少于2周时间,完成实践报告,培养单位评估合格为通过。


6. 中期考核

各培养单位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未通过考核者启动预警机制,第二次仍未通过中期考核、不宜继续培养者,作退学处理。

第四学期结束前

7. 论文答辩

通过学院答辩资格审核后,按照学校关于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的有关规定进行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

开题报告完成时间与预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为类型:农学  一级学科代码:0903

一级学科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


一、学科简介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传承于我校1960年创建的农业气象学专业,1978年获农业气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招收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2008年列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2019年招收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软科排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18年全国大学前10,获土壤学领域国家自然基金数全国第18,《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连续4年保持B。“双一流”高校,教育部第一批“新农科”一流专业建设单位,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区域培训中心驻校,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获首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博士率10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导师比例达95%以上。多人次获国家“青年千人计划”、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称号,并拥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和江苏省双创团队各1个。建有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国家标准农业气象观测场、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中心、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及全国30个实习实践基地。

本专业的优势特色为:①秉承农业气象传统,开创“农业+环保+气象+信息”特色,培养知农爱农高水平新农科人才;②科教融合,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及6所国外大学联培共建育人;③产学研一体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双创平台推动三农和环保成果转化。

二、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瞄准本学科国际前沿,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高远国际视野、创新创业潜力、气象学和信息工程特色专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领行业发展的卓越英才,成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引领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三、研究方向

在农业气象和信息工程特色基础上,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环境污染防治与修复、乡村振兴与智慧农业等国家社会重大需求,紧扣土壤养分和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为核心、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为重点的学科内涵,形成了①土壤学、②植物营养学、③土地资源学;④农业环境保护4个方向。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总学分26学分,学位课程学分16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

1)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

A——公共基础课(7学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所有硕士生必修。

自然辩证法,1学分。

硕士生公共英语:2学分。以通过PESTS-5GRE、雅思、托福等考试为目标,培养研究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公共英语课程:

 ①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PETS-5);

 ②参加雅思(学术类)、托福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标准:雅思6.5分,托福(IBT95分;

 ③曾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参加相关语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英语为高级班)。

硕士生学术英语:2学分。以国际交流为主线,系统介绍“学术写作与发表”、“国际会议”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操练。重点培养研究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英语表达能力,克服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进行科学研究中的语言障碍。硕士生学术英语课程实施跨学院合作授课,由文学院教师和专业学院中有留学经历的优秀教师承担授课任务。

B——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有一定的专业覆盖面。分学科安排,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需从本学科的基础方向和未来发展的学术层面来进行。

高级土壤学,2学分,专业示范课

高级植物营养学,2学分,专业示范课

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2学分

数据统计与分析,2学分

土壤污染与修复,2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

C——限选课 (2学分)

科技人文素养,1学分。要求选课研究生至少参加8次讲座。由本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科技人文素养选修课,同时植入1-2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类讲座。

学科前沿,1学分。由学院学术骨干教师组成授课团队,围绕核心课程相关研究方向的前沿进展授课。授课教师须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报课程计划,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可指导学生参加讨论班。

D——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博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授课内容主要含国情、省情、校情、军事、经济、艺术、体育、科技、教育、外文政治等。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

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1学分。为激发研究生创新思维及创业意识,增强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对全体研究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生物地球化学:2学分。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2学分。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2学分。

土壤肥力与耕地质量:2学分。

高级植物生理学:2学分。

物质循环与全球变化:2学分。

环境生物学:2学分。

E——实践环节(2学分)

实践环节(2学分),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 学术活动,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模拟实践。还应参加不少于8次(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国际学术会议模拟实践。以研究生特色活动的形式实施,以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开阔研究生国际化视野,提升研究生英语交流和沟通能力,展现研究生群体学术功底为目标。每学年由研究生院统筹,学院组织至少1次国际会议模拟实践,点评专家由学院选派高水平师资组成。

2. 实践活动,必修环节,1学分。

实践活动包括助研、助教、助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形式,累计不少于2周时间,完成实践报告,培养单位评估合格为通过。

助研、助教、助管等实践活动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科技创新,可以与各级别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相结合,完成创新训练项目结果报告。

社会实践或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工作、生产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相关实践基地或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调查结果。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六、培养方式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选导师时间1个月。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论文环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第二次仍未通过中期考核、不宜继续培养者,作退学处理。

3. 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4. 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5. 申请学位

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附表1  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3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s999036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课堂讲授

考试


s999038

硕士生公共英语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s999039

硕士生学术英语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B

s002140

 ★高级土壤学

32

2

1

课堂讲授

考查

不少于9学分

s002141

 ▲★高级植物营养学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s002170

 ▲●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32

2

1

课堂讲授

考查

s00214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s002171

 ▲土壤污染与修复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C

s999040

科技人文素养

16

1

1

讲座

考查


s002155

学科前沿

16

1

2

课堂讲授

考查

D

s999041

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

16

1

1

课堂讲授

考查

不少于4学分

s002172

 ▲生物地球化学

32

2

2

课堂讲授

考试

s002173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02174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02150

 ▲◆资源环境信息技术

32

2

2

课堂讲授

考试

s002146

 ▲高级植物生理学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02176

物质循环与全球变化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02177

环境生物学

32

2

2

课堂讲授

考试

E

S002133

学术活动

16

1

2

其它

考查

必修环节

S002134

实践活动

16

1

2

其它

考查

注:1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2AB类课程为学位课;CDE类课程为非学位课;

3、课程类型标识:▲核心课程,★专业示范课程,●全英文课程,■学科交叉课程,◆校企联合课程;

4、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讲座,小组讨论,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5、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附表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内容及要求

环节名称

安排及要求

时间节点

1.  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入学1周内完成

2.  课程学习环节

根据表1所示的课程设置安排。


3.  开题报告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答辩。

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4.  学术活动

在学期间应参加8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


5.  实践活动

包括助研、助教、助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少于2周时间,完成实践报告,培养单位评估合格为通过。


6.  中期考核

各培养单位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未通过考核者启动预警机制,第二次仍未通过中期考核、不宜继续培养者,作退学处理。

第四学期结束前

7.  论文答辩

通过学院答辩资格审核后,按照学校关于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的有关规定进行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

开题报告完成时间与预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型: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6一级学科名称:测绘科学与技术


一、学科简介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于2003年、2005年设置的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本科专业,201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欧洲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 1名、江苏省特聘教授1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和“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核心成员、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等国家级和省级人才项目10多名,海外非全时教授5名。共建共享环境科学与工程、传感网与现代气象装备优势学科2个;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2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6个;与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共建“中美合作遥感中心”国际合作平台1个。近五年,本学科共承担各类项目12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项、973计划专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7项、行业专项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夏坚白测绘创新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1项和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1项。拥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工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气象应用、卫星导航与定位等学科方向。

二、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治学严谨、友好协作、敬业创新等综合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硕士研究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测绘工程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利用测绘先进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大地测量及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毕业后能在政府部门、教育、科研单位以及测绘、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海洋、气象、规划、城建、城管、农业、能源等国民经济建设领域,从事数字工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应用、3S技术集成与应用、空间数据分析与应用、辅助决策等方面的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研究方向

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2.摄影测量与遥感

3.地理信息工程

4.3S集成与气象应用

5.卫星导航与定位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或自行承担。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测绘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 26 学分,其中学位课 17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二)课程设置

1.学位课(16学分)

A——公共基础课(7学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研究生公共英语,2学分

研究生学术英语,2学分

B——专业基础课(10学分)

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2学分

空间大地测量学,2学分

遥感模型与智能处理,2学分

地理信息理论与新技术,2学分

时空大数据计算与分析,2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

C——限选课(2学分)

科技人文素养,1学分

学科前沿,1学分

D——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1学分

测绘科技论文英文写作,1学分

3S技术与气象应用,2学分

计算机视觉与实时摄影测量,2学分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原理与应用,2学分

数值分析,2学分

多模卫星导航定位与应用,2学分

高级遥感技术,2学分

地图和地理信息多尺度表达与综合,2学分

E——实践环节(2学分)

测绘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包括:学术报告(1学分)和实践活动(1学分),均为必修环节。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8次(其中至少2次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不少于2周时间。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针对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六、培养方式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论文环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论文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需重做开题报告。

2. 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末。中期考核主要包括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以及学位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未通过考核者启动预警机制,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第二次仍未通过中期考核、不宜继续培养者,应作退学处理。

3. 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学位论文应立论正确、数据可靠、分析严谨、表述准确、条理清楚、文字简练。论文应以中文撰写(外籍学生经批准可用外文撰写),格式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编写格式规定》执行,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

4. 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按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实施细则(修订)》规定执行。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完成所有必修环节,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3月底之前完成。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达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研究成果基本规定(硕士)》的要求。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按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实施办法》进行,论文答辩专家组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及学术水平进行审核评价。

5. 申请学位

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学位论文内容以及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必须符合本学科研究方向。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后,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1测绘科学与技术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

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A

s99903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7学分

s999036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课堂讲授

考试

s999038

硕士生公共英语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s999039

硕士生学术英语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B

s003205

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10学分

s003206

 ★空间大地测量学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s003207

 ★遥感模型与智能处理

32

2

2

课堂讲授

考试

s003208

 ★地理信息理论与新技术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s003209

时空大数据计算与分析

32

2

2

课堂讲授

考试

C

s999040

科技人文素养

16

1

1

讲座

考查

2学分

s003210

学科前沿

16

1

2

课堂讲授

考查

D

s999041

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

16

1

1

课堂讲授

考查

不少于

5学分

s003211

测绘科技论文英文写作

16

1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03212

 ■3S技术与气象应用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03213

计算机视觉与实时摄影测量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03199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原理与应用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03214

数值分析

32

2

1

课堂讲授

考查

s003215

多模卫星导航定位与应用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03216

高级遥感技术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03217

地图和地理信息多尺度表达与综合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E

s003190

学术报告

16

1

1-4

实践教学

考查

2学分

必修环节

s003191

实践活动

16

1

1-4

实践教学

考查

注:1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2AB类课程为学位课;CDE类课程为非学位课;

3、课程类型标识:▲核心课程,★专业示范课程,●全英文课程,■学科交叉课程,◆校企联合课程;


附表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内容及要求

环节名称

安排及要求

时间节点

1. 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入学1周内完成

2. 课程学习环节

根据表5所示的课程设置安排。


3. 开题报告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答辩。

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4. 学术活动

在学期间应参加8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


5. 实践活动

包括助研、助教、助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少于2周时间,完成实践报告,培养单位评估合格为通过。


6. 中期考核

各培养单位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未通过考核者启动预警机制,第二次仍未通过中期考核、不宜继续培养者,作退学处理。

第四学期结束前

7. 论文答辩

通过学院答辩资格审核后,按照学校关于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的有关规定进行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

开题报告完成时间与预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型: 工学  一级学科代码:0830

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学科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始于2003年获批的环境科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批环境气象二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5年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立项建设,2011年、2014年、2018年连续三期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立项建设。本学科重点打造大气环境研究方向,强化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交叉渗透,深度国际化提升学科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坚持观测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产业应用相结合,开展重大环境问题的关键性、前瞻性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科。

本学科目前建有全国示范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国电环保研究院联合)、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科技厅立项的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国家一流专业平台(环境科学)、江苏省优势学科平台(环境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的省级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大气环境化学与污染控制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

二、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能力;具备独立承担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能力;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选题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及其他相关业务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研究特色,确定本学科的培养方向如下:

1. 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

2. 环境化学

3. 水环境污染控制

4. 环境材料

5. 环境生态工程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要求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16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

(二)课程设置(见附表1

1. 学位课( 16 学分)

A——公共基础课( 7 学分)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公共英语课程:

  1. 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PETS-5);

  2. 参加雅思(学术类)、托福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标准:雅思6.5分,托福(IBT95分;

 ③曾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参加相关语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英语为高级班)。

B——专业基础课( 9 学分)

2. 非学位课(不少于 10 学分)

C——限选课( 2 学分)

D——专业选修课( 不少于 6 学分)

E——实践环节( 2 学分)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10次(期中两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六、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于入学五周内在导师指导下订出课程学习计划。

2.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3.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4.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习导师负责制,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6.研究生要以自学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7.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七、论文环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1. 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1. 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学位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同时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1. 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1. 申请学位

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附表1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3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7学分

s999036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课堂讲授

考试

s999038

硕士生公共英语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s999039

硕士生学术英语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B

z004001

高等环境化学▲★

32

2

1

课堂讲授+讨论

考试

9学分

s004170

现代环境生物技术▲

32

2

1

课堂讲授+讨论

考查

s004171

水处理与资源化理论与技术▲★

32

2

1

课堂讲授+讨论

考查

s004163

大气污染控制及资源化▲★

32

2

1

课堂讲授+讨论

考查

s004172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前沿

16

1

1

课堂讲授+讨论

考查

C

s999040

科技人文素养

16

1

1

课堂讲授

考查

2学分

s004173

学科前沿▲

16

1

2

课堂讲授

考查

D

s999041

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

16

1

2

课堂讲授

考查

不少于

6学分

s004179

区域空气质量模型

48

3

1

课堂讲授

考查

z004074

低影响开发技术

32

2

2

课堂讲授+讨论

考查

s004174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

32

2

2

课堂讲授+讨论

考查

s004175

环境生态学■▲

32

2

2

课堂讲授+讨论

考查

s004176

大气污染化学和物理▲

32

2

2

课堂讲授+讨论

考查

s004177

环境毒理与健康风险▲

32

2

2

课堂讲授+讨论

考查

s004166

环境气象学(Ⅱ)

32

2

2

课堂讲授+讨论

考查

s004081

大气气溶胶

32

2

2

课堂讲授+讨论

考查

s004180

环境数据分析、可视化与应用

48

3

2

课堂讲授+讨论

考查

s004144

环境微生物学(Ⅱ)

32

2

2

课堂讲授+讨论

考查

E

s004158

学术报告

16

1

2

讲座

考查

2学分

s004159

实践活动

16

1

2

实践教学

考查

注:1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2AB类课程为学位课;CDE类课程为非学位课;

3、课程类型标识:▲核心课程,★专业示范课程,■学科交叉课程。



附表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内容及要求

环节名称

安排及要求

时间节点

1.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入学1周内完成

2.课程学习环节

根据表1所示的课程设置安排。


3.开题报告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答辩。

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4.学术活动

在学期间应参加8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


5.实践活动

包括助研、助教、助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少于2周时间,完成实践报告,培养单位评估合格为通过。


6.中期考核

各培养单位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未通过考核者启动预警机制,第二次仍未通过中期考核、不宜继续培养者,作退学处理。

第四学期结束前

7.论文答辩

通过学院答辩资格审核后,按照学校关于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的有关规定进行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

开题报告完成时间与预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代码:0811

一级学科名称: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学科简介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于2016年获教育部批准,同年,本学科获批“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017年开始招生。学位点现有专职教师104名,博士生导师13名,硕士生导师86名,博士化比例98%,一年以上国际化背景的58%。学院拥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省部级以上团队5个;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一批省部级以上人才20余人。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近300项,到账科研经费过亿元。发表高质量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与教材3部,授权发明专利17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近千项,荣获省部级奖7项,其中包括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本硕士学位点拥有江苏省大数据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气象能源利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智能气象探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以及智能控制与系统集成科研平台、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科研平台、电机与驱动系统科研平台等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科研平台;拥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再德众自动化设备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微特利电机研究院等8个校企研究院,拥有昆山硕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江苏微特利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等16个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其中2个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覆盖面宽、层次跨度大,综合应用控制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结合科研前沿及市场需求展开研究,具有“理(论)实(践)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的鲜明特点。

二、培养目标

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熟练掌握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理论、模式识别与大数据分析、检测技术与气象感知技术、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作风。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毕业生可从事控制领域的教学、研发、设计、实现、运维和管理等工作,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研究方向

1、大数据分析与模式识别

2、智能感知与检测技术

3、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

4、电气自动化与新能源技术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如果是学生个人原因未能按期毕业,经费由学生个人自理。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6学分。

(二)课程设置

1.学位课(16学分)

A——公共基础课(7学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公共英语,2学分

以研究生通过PETS-5GRE、雅思、托福等考试为目标,着力提升研究生的听、说能力。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公共英语课程。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公共英语课程:

 ①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PETS-5);

 ②参加雅思(学术类)、托福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标准:雅思6.5分,托福(IBT95分;

 ③曾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参加相关语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英语为高级班)。

学术英语,2学分

以国际交流为主线,系统介绍“学术写作与发表”、“国际会议”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操练。重点培养研究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英语表达能力,克服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进行科学研究中的语言障碍。硕士生学术英语课程实施跨学院合作授课,由文学院教师和专业学院中有留学经历的优秀教师承担授课任务。

B——专业基础课( 9学分)

矩阵论,3学分

现代控制理论,2学分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2学分

最优控制与状态估计,2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

C——限选课( 2 学分)

科技人文素养,1学分

学科前沿,1学分

D——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1学分

自主智能系统,2学分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2学分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2学分

人工智能,2学分

气象能源资源评估与应用,2学分

嵌入式系统设计,2学分

随机分析,2学分

E——实践环节(2学分)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 学术报告

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在学期间应参加8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

2. 实践活动

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包括助研、助教、助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少于2周时间,完成实践报告,培养单位评估合格为通过。

课程设置见附表1

六、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七、论文环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3. 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4. 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5. 申请学位

以“破除‘五唯’导向、培养质量为先、学科分类评价、定量定性结合”为原则。学术学位研究生重在考察学术贡献和学术活跃度,倡导理论和技术创新。申请学位的学术成果须多样化,具体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成果要求的规定》执行。


附表1  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3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7学分

s999036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课堂讲授

考试

s999038

硕士生公共英语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s999039

硕士生学术英语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B

s006068

矩阵论

48

3

1

课堂讲授

考试

9学分

s006106

现代控制理论★▲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s006098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s006099

最优控制与状态估计

32

2

2

课堂讲授

考试

C

s999040

科技人文素养

16

1

1

课堂讲授

考查

2学分

s006100

学科前沿

16

1

2

课堂讲授

考查

D

s999041

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

16

1

1

课堂讲授

考查

不少于6学分

s006101

自主智能系统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06102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06103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

32

2

1

课堂讲授

考查

s006104

人工智能●▲

32

2

1

课堂讲授

考查

s006083

气象能源资源评估与应用

32

2

1

课堂讲授

考查

s006059

嵌入式系统设计

32

2

1

课堂讲授+

实践教学

考查

s006107

随机分析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E

S006089

学术报告

16

1



考查

2学分

S006090

实践活动

16

1



考查

注:1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2AB类课程为学位课;CDE类课程为非学位课;

3、课程类型标识:▲核心课程,★专业示范课程,●全英文课程,■学科交叉课程,◆校企联合课程;

4、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讲座,小组讨论,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5、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内容及要求

环节名称

安排及要求

时间节点

1.  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入学1周内完成

2.  课程学习环节

根据表1所示的课程设置安排。


3.  开题报告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答辩。

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4.  学术活动

在学期间应参加8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


5.  实践活动

包括助研、助教、助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少于2周时间,完成实践报告,培养单位评估合格为通过。


6.  中期考核

各培养单位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未通过考核者启动预警机制,第二次仍未通过中期考核、不宜继续培养者,作退学处理。

第四学期结束前

7.  论文答辩

通过学院答辩资格审核后,按照学校关于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的有关规定进行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

开题报告完成时间与预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型:工一级学科代码:0812

一级学科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学科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始建于1987年,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学科,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支撑学科和江苏优势学科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硕士、博士)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03年获批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依托数字取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江苏省网络监控工程中心、江苏省大数据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气象数据挖掘中央和地方共建的科研平台,信息安全实验室、高性能网格计算与并行处理2个中央和地方共建实验室。在全国第4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等级。目前,已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现有专任教师110余人,中青年教师博士化率超9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超过60%,硕士生导师60多人,博士生导师19人,特聘享誉全球的海外非全时教授40余人。拥有海外院士2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1人、教育部青年学者2人、国家优青2人;50余人次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杰青、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培养工程。近五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信息安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等100余项,科研到帐经费过亿元。在计算机视觉、无载体信息隐藏、机器学习、数字取证、智能计算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项10余项,多项成果在国家安全部门应用。

二、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求,系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国际视野,能够运用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1. 计算机视觉

2. 数字取证与信息隐藏

3.多媒体内容分析

4.区块链技术

5.物联网与云安全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6学分。

课程

总学分

学位课

非学位课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限选课

专业选修课

实践环节

26

7

9

2

6

2

(二)课程设置

1.学位课(16 学分)

A——公共基础课( 7 学分)

公共基础课由研究生院组织,为必修课,具体分为思想政治课程与研究生英语课程:

  • 思想政治课程,3学分,细分为两类: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 《自然辩证法》,1学分。

  • 研究生英语课程,4学分,细分为公共英语和学术英语两类:

  • 《硕士生公共英语》,2学分。以通过PETS-5GRE、雅思、托福等考试为目标,着力提升研究生的听、说能力。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公共英语课程:①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PETS-5);②参加雅思(学术类)、托福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标准:雅思6.5分,托福(IBT95分;③曾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参加相关语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英语为高级班)

  • 《硕士生学术英语》,2学分,以国际交流为主线,系统介绍“学术写作与发表”、“国际会议”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操练。重点培养研究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英语表达能力,克服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进行科学研究中的语言障碍。

B——专业基础课( 9 学分)

专业基础课由学院组织,主要设置3门必修课。

  • 《矩阵论》,3学分。通过该课程学习,使硕士研究生牢固掌握矩阵论相关基础概念,基本运算、方法、算法以及理论,熟悉特殊矩阵标准形及基本性质,详细了解近代矩阵论在特色学科专业领域的发展状况,如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以及数字,数字取证领域,为后续从事与推进专业领域问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 《机器学习》,3学分。通过该课程学习,使硕士研究生牢固掌握机器学习相关基础概念、方法、算法以及理论,熟悉机器学习最新前沿进展与发展趋势,了解深度学习在学科专业领域的拓展状况,提升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后续推进专业领域问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 《网络与信息安全》,3学分。通过该课程学习,使硕士研究生深入学习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前沿技术,系统地掌握设计与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与高级技术,提升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2.非学位课( 10 学分)

非学位课,10学分,主要设置限选课、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环节三类。

C——限选课( 2 学分)

限选课,2学分,主要设置《科技人文素养》与《学科前沿》2门课程:

  • 《科技人文素养》,1学分,选课研究生至少参加8次讲座,以丰富研究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其非逻辑思维能力。

  • 《学科前沿》,1学分,围绕核心课程相关研究方向的前沿讲授,以拓展研究生科研视野、增强其科学洞察力。

D——专业选修课( 6 学分)

除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根据学院学科特色、研究积累与发展需要、为硕士研究生设置《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 》、《高级计算机网络》、《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现代操作系统》、《区块链技术》、《遥感大数据分析》6门选修课,供其选择3-4门,以拓展其视野,夯实其基础,增益其知识体系,强化其科学研究素养。

  1.  —实践环节(2学分)

  • 学术活动,1学分

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应至少举行1次不少于30分钟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或在国际会议上展示或汇报最新成果1次,由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在学期间还应参加4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

  • 实践活动,1学分

研究生论文工作期间,专业实践的组织可采取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或者依托于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创新中心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1项或2项予以实施。

课程设置总体情况,具体见附表1

六、培养方式

硕士生入学后1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除必修课外,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和科研工作的需要,确定选修课程。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在第三学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将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考核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考核者参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总体培养内容与要求,具体见附表2

七、论文环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并尽量与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轨。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应饱满,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

2.中期考核

硕士生在入学后的第4学期参加中期考核,主要考核内容为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身心状况等。确因故无法参加,应事先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签署意见,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教育的负责人审核,报研究生院审批同意后方可允许延期。已办理休学手续的硕士生,中期考核与低一年级硕士生同期进行。

硕士生中期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硕士生中期考核结论分为“通过”、“不通过”两种。中期考核成绩为“不及格”者,可给予一次重新考核的机会,根据学院安排在半年后再次考核。如再次考核不通过,即被认定为中期考核“不通过”,不宜继续攻读学位,建议终止学业,作结业处理。

3.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5.申请学位

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附表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3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s999036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课堂讲授

考试


S999038

硕士生公共英语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S999039

硕士生学术英语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B

S009043

矩阵论

48

3

1

课堂讲授

考试


S009109

机器学习★▲

48

3

1

课堂讲授

考试

S009108

网络与信息安全★▲

48

3

1

课堂讲授

考试

C

S999041

科技人文素养

16

1

1

讲座

考查


S009106

学科前沿

16

1

2

课堂讲课/讲座/小组讨论

考查

D

S999041

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

16

1

1

课堂讲授

考查

不少于6学分

s009038

高级计算机网络▲

32

2

2

课堂讲授

考试

s009105

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

48

3

2

课堂讲授

考试

s009127

现代操作系统▲

32

2

2

课堂讲授

考试

s009101

区块链技术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09122

遥感大数据分析■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E

s009097

学术报告

16

1

3-5

讲座\实践教学\小组讨论

考查


s009098

实践活动

16

1

3-5

实践教学

考查

注:1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2AB类课程为学位课;CDE类课程为非学位课;

3、课程类型标识:▲核心课程,★专业示范课程,●全英文课程,■学科交叉课程,◆校企联合课程;


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内容及要求

环节名称

安排及要求

时间节点

1. 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入学1周内完成

2. 课程学习环节

根据表5所示的课程设置安排。


3. 开题报告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答辩。

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4. 学术报告

在学期间应参加8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


5. 实践活动

包括助研、助教、助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少于2周时间,完成实践报告,培养单位评估合格为通过。


6. 中期考核

各培养单位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未通过考核者启动预警机制,第二次仍未通过中期考核、不宜继续培养者,作退学处理。

第四学期结束前

7. 论文答辩

通过学院答辩资格审核后,按照学校关于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的有关规定进行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

开题报告完成时间与预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型:管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1201

一级学科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是在我校2000年设置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于201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点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学科下设立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风险治理与应急决策研究院”等省部级科研基地,承担了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委重大课题,指导研究生在ABS3星、FMST1等级以上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本学科依托学校大气科学学科优势,形成了以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为特色、数据科学驱动多方向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培养方向包括制造业管理工程、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金融工程、气候与环境系统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以本学科为依托,为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重点培养视野开阔、人格健全、情操高尚、研究基础扎实、精通专业领域知识、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科研人才和工程技术管理人才。具体要求是:

1.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扎实的管理基本理论和现代管理方法,精通专业方向的核心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去解决实践面临问题和开展相关理论研究。掌握科学量化的分析方法和研究路径,特别强调对数据分析、数学建模、优化决策、计算实验等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3.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业务以及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向

1. 制造业管理工程:制造业创新管理、制造业智能化理论、绿色制造理论、产业聚集理论。

2. 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决策分析、灾害应急决策、智能预测理论与方法、大数据决策、复杂系统建模与数据挖掘、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

3. 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量化投资与决策、大数据金融、气象金融、区块链金融。

4. 气候与环境系统管理:气象灾害管理;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能源战略与管理;能源与环境系统建模;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

5.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供应链管理、生产运作管理。

6. 信息资源管理: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数据智能与信息系统、信息服务与信息行为、大数据分析与情报决策、专利与知识产权管理。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学习年限为3 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修满规定学分、提前完成学习计划、论文水平特别优秀者,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毕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经费由导师的课题承担。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含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其中学位课16学分,非学位课10学分。

(二)课程设置

具体学分设置见附表1

1. 学位课(16学分)

A——公共基础课(7 学分)

B——专业基础课(9学分)

2. 非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

C——限选课(2学分)

D——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E——实践环节(2学分)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至少参加一次非本校举办的全国性会议并作学术报告(须附证明材料),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12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第四学期结束前提交《学术活动记录》给学院,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不少于2周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个直接的初步锻炼。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三项。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六、培养方式

1.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经学院审核批准后,送研究生院备案。之后,在学院统一协调下,由导师负责具体的培养工作。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学院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2.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半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3. 校公共课程和院公共课程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则采取讲授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4. 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研究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

5.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深入社会实践,参加导师的有关课题研究。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结合。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其它具体要求详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

2. 中期考核

为了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对在校研究生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度精神,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考核时间在第四学期结束前,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毕业论文进展和身体状况等内容。未通过考核者启动预警机制,第二次仍未通过中期考核、不宜继续培养者,作退学处理。中期考核不通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

3. 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的标准。

4. 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开题报告完成时间与预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通过答辩资格审核后,按照学校关于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的有关规定进行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且论文预答辩与答辩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至少四位本领域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一名校外实际工作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5. 申请学位

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具体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



附表1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A

s99903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7学分

s999036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课堂讲授

考试

s999038

硕士生公共英语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s999039

硕士生学术英语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B

s016033

高级计量经济学*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9学分

s016024

高级运筹学

48

3

1

课堂讲授

考试

s016025

决策理论与方法*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s016026

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

32

2

1

课堂讲授

考试

C

s999040

科技人文素养

16

1

1

讲座

考查

2学分

s016035

现代管理科学前沿

16

1

2

课堂讲授

考查

D

s999041

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

16

1

1

课堂讲授

考查

不少于6学分

s011062

博弈论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16007

金融风险管理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16008

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16019

人工智能算法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16036

灾害风险管理△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16034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s016038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

32

2

2

课堂讲授

考查

E

s016010

学术活动

16

1

2



必修环节

2学分

s016011

实践活动

16

1

2



注:1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2AB类课程为学位课;CDE类课程为非学位课;

3、课程类型标识:▲核心课程,★专业示范课程,●全英文课程,■学科交叉课程,◆校企联合课程;

4、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讲座,小组讨论,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5、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附表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内容及要求

环节名称

安排及要求

时间节点

1. 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入学1周内完成

2. 课程学习环节

根据附表 1所示的课程设置安排。


3. 开题报告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答辩。

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4. 学术活动

在学期间应参加12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

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

5. 实践活动

包括助研、助教、助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少于2周时间,完成实践报告,培养单位评估合格为通过。

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

6. 中期考核

各培养单位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未通过考核者启动预警机制,第二次仍未通过中期考核、不宜继续培养者,作退学处理。

第四学期结束前

7. 论文答辩

通过学院答辩资格审核后,按照学校关于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的有关规定进行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

开题报告完成时间与预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


工商管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型:管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1202  一级学科名称:工商管理


一、学科简介

依托我校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本科专业,借助我校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优势,持续强化工商管理学科队伍和平台建设,形成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气候变化与商业管理五个较为稳定的学科方向。

本学科有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97.2%,具有境外研修经历教师占88.88%。以江苏省普通高校哲学与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江苏省社会科学界应用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省人才强省建设研究决策咨询基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平台“经济管理综合创新实验平台”等平台为依托,在会计与财务金融、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可持续研究优势明显,近5年获得1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内梅亨大学分别共建大数据管理决策研究中心、气候与环境系统管理研究中心、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具有良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条件。

二、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以提高知识创新能力为目标,突出科教融合,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对研究生培养的促进作用,通过学科交叉、国际联合培养等途径,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科研综合素质,促进其长远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1.掌握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具有扎实的工商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科研兴趣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善于提炼科学研究问题,掌握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工商管理领域的前沿动态,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创新能力,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工商管理有关的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3.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

三、研究方向

1.会计学与财务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公司金融等领域,探讨环境会计、碳会计、大数据财务管理与决策支持、管理会计与控制、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审计理论与方法等问题。

2.企业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组织理论与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与商务智能、组织行为与组织管理、公司治理与风险控制;营销战略、消费者行为、品牌管理、网络营销、服务营销、金融营销与国际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区域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行业人力资源决策咨询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问题。

3.技术经济及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企业、区域、产业和国家层面涉及技术活动的管理与决策等领域,探讨国家科技政策、企业创新过程的微观管理、研究和开发管理、新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等问题。

4.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探讨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优化决策、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渠道管理、现代供应链与新兴技术(如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交叉融合管理、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构建与运行机制等问题。

5.气候变化与商业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对商务系统影响机制、低碳商务系统决策优化等领域,探讨气候变化对现代企业运营影响机制、低碳时代商务系统运行模式创新、战略管理、绿色低碳创新、生产运营等决策优化等问题。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总学分:26学分

学位课学分:16学分

(二)课程设置

1.学位课(16学分)

A——公共基础课(7学分)

  1. 思想政治课程(3学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具体要求:建设思政教学团队;打造研究生思政教学平台。

  1. 研究生英语课程(4学分)

研究生英语课程分为公共英语和学术英语两部分,以及国际学术会议模拟实践。

1)硕士生公共英语(2学分)

以研究生通过PETS-5GRE、雅思、托福等考试为目标,着力提升研究生的听、说能力。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公共英语课程。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公共英语课程:

 ①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PETS-5);

 ②参加雅思(学术类)、托福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标准:雅思6.5分,托福(IBT95分;

 ③曾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参加相关语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英语为高级班)。

  1. 硕士生学术英语(2学分)

以国际交流为主线,系统介绍“学术写作与发表”、“国际会议”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操练。重点培养研究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英语表达能力,克服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进行科学研究中的语言障碍。硕士生学术英语课程实施跨学院合作授课,由文学院教师和专业学院中有留学经历的优秀教师承担授课任务。

  1. 国际学术会议模拟实践

以研究生特色活动的形式实施,以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开阔研究生国际化视野,提升研究生英语交流和沟通能力,展现研究生群体学术功底为目标。每学年由研究生院统筹,各学院组织至少1次国际会议模拟实践,点评专家由各学院选派高水平师资组成。

B——专业基础课(9学分)

专业基础课,反映本学科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该学科的必修课。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基础理论系统性,又要有一定的专业覆盖面。分学科安排,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需从本学科的基础方向和未来发展的学术层面来进行。

2.非学位课(8学分)

C——限选课(2学分)

主要包括科技人文素养选修课和学科前沿课程,本部分课程需修满2学分。

1)科技人文素养课程(1学分)

学院积极推荐相关专业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科技人文素养选修课授课专家库。设置1-2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类讲座。选课研究生至少参加8次讲座。

2)学科前沿(1学分)

由学院学术骨干教师组成授课团队,围绕核心课程相关研究方向的前沿进展授课。D——专业选修课(6学分)

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位课以外,为扩大知识面,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各类可供硕士研究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及发展需要制定本类课程。

为了扩大硕士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硕士生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授课内容主要含国情、省情、校情、军事、经济、艺术、体育、科技、教育、外文政治等。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

E——实践环节(2学分)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在第三学期开题之前完成。

1) 学术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12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实践活动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实践环节须报研究生实习计划安排,并报学院审核。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包括助研、助教、助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少于2周时间,完成实践报告,培养单位评估合格为通过。

六、培养方式

对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一学年。

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论文环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组织进行可行性论证,邀请本学科3位高级职称专家以盲评形式(开题报告中不得出现指导老师姓名)进行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中期考核

各培养单位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未通过考核者启动预警机制,第二次仍未通过中期考核、不宜继续培养者,作退学处理。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

3. 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学位论文符合本学科要求和达到本学科规定的水平。论文的正文格式和参考文献格式等需符合学校研究生论文规范。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特点,选题要在现象、问题、理论、方法或数据等方面有创新。

4. 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邀请本学科3位高级职称专家以盲评形式(开题报告中不得出现指导老师姓名)进行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开题报告完成时间与预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年。

5. 申请学位

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以“破除‘五唯’导向、培养质量为先、学科分类评价、定量定性结合”为原则。学术学位研究生重在考察学术贡献和学术活跃度,倡导理论和技术创新。申请学位的学术成果须多样化,具体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研究成果基本要求》的规定执行。


附表1工商管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3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7学分


s999037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8

硕士生公共英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9

硕士生学术英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11068

中级微观经济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9学分


s011089

管理研究方法★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11090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11091

高级财务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C

s999040

科技人文素养

16

1

1

面授讲课

考查

2学分

s011092

学科前沿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D

s011093

国际企业管理研究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根据不同培养方向

至少选6学分


s011094

科技写作、规范与伦理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11073

人力资源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11072

组织行为学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60

营销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95

高级运筹学■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11087

技术创新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11096

战略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97

公司治理与风险控制

48

3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98

气象商业管理

32

2

2

面授讲课

考查

s011099

高级计量分析

48

3

2

面授讲课

考试

s011100

大数据与商务智能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999041

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

16

1

1

面授讲课

考查

E

s011114

学术活动

16

1

3

讲座

考查

必修环节,2学分

s011115

实践活动

16

1

3

实践教学

考查

注:1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实践环节;

  1. AB类课程为学位课;CDE类课程为非学位课;

3、课程类型标识:▲核心课程,★专业示范课程,●全英文课程,■学科交叉课程,◆校企联合课程;

4、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讲座,小组讨论,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5、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附表2工商管理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内容及要求

环节名称

安排及要求

时间节点

1. 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入学1周内完成

2. 课程学习环节

根据表1所示的课程设置安排。


3. 开题报告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答辩。

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4. 学术活动

在学期间应参加12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

第三学期开题之前完成

5. 实践活动

包括助研、助教、助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少于2周时间,完成实践报告,培养单位评估合格为通过。

第三学期开题之前完成

6. 中期考核

各培养单位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未通过考核者启动预警机制,第二次仍未通过中期考核、不宜继续培养者,作退学处理。

第四学期结束前

7. 论文答辩

通过学院答辩资格审核后,按照学校关于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的有关规定进行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

开题报告完成时间与预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型:工学  一级学科代码:0805

一级学科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源于1978年设立的物理学的凝聚态物理方向,2004年设材料物理专业,2008年获校重点建设学科。2018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专任教师59人,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4名,83%以上具有海外研究经历。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大人才计划A类青年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人社部“香江学者”、“澳门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团队”、江苏省“双创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一大批优秀团队和人才。拥有江苏省大气海洋光电探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环境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学科主要聚焦于信息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材料设计与计算、材料加工与表面工程等领域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科研、教学工作以及工程技术与管理,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我国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设需要。

2.通过硕士阶段学习, 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具备创新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性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公益活动,铸就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1.信息功能材料

2.新能源材料

3.材料设计与计算

4.材料加工与表面工程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总学分:26学分;学位课学分:16学分

1.学位课(16学分)

A——公共基础课(7学分)

B——专业基础课(9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

D——专业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3.实践环节(2学分)

E——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和实践活动。

1.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

在论文工作期间,原则上应至少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由指导教师和学院负责对其学术报告效果进行考核。此外还应参加不少于6次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教学或科技比赛等,并且在《学术活动记录》上做好相应记录。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属于必修环节,1学分。可以包含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等。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协助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等。

生产实践,尤其适用于没有或缺乏本专业生产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安排到生产部门去学习和实践。

社会调查一般是指带着课题进行某一方面的广泛的调查研究,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或单位。

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应写出相应的实践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习鉴定等,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由学院组织人员对实践环节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合格才可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环节可根据具体情况,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二项予以实施。

六、培养方式

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课程学习一般在硕士学习第一年内完成,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两学年。

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负责根据培养方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选课。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七、论文环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开题

研究生课程学习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须在硕士点内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因特殊原因需延期开题者,应提前向研究生院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个月。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再改变,如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化的,需重做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的写作和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按学校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执行。

3.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四学期结束前,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预答辩。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每年的3月底前完成。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5.申请学位

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


附表1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组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A

S99903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7学分

S999036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8

硕士生公共英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999039

硕士生学术英语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B

S021025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9学分

S017006

*固体物理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21027

材料表面与界面

32

2

1

面授讲课

考试

S017007

*材料分析方法原理

48

3

1

面授讲课

考试

C

S999040

科技人文素养

16

1

1

面授讲课

考查

2学分

S017008

学科前沿

16

1

2

面授讲课

考查

D

S999041

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

16

1

1


考查

6学分

S017009

科技技能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21032

计算材料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17005

材料合成与制备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17010

 ○功能材料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17011

材料物理性能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17012

 ○新能源材料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21015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S017013

 △电化学

32

2

1

面授讲课

考查

E

s017003

学术活动

16

1

2


考查

2学分

s017004

实践活动

16

1

2


考查


注: 1A公共基础课  B专业基础课  C限选课  D 专业选修课  E 实践环节

2AB类课程为学位课;CDE类课程为非学位课

3*为专业示范课,△为学科交叉课程,○为双语课程



附表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内容及要求

环节名称

安排及要求

时间节点

1.  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入学1周内完成

2.  课程学习环节

根据附表1所示的课程设置安排。


3.  开题报告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答辩。

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4.  学术活动

在学期间应参加8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


5.  实践活动

包括助研、助教、助管、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少于2周时间,完成实践报告,培养单位评估合格为通过。


6.  中期考核

各培养单位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未通过考核者启动预警机制,第二次仍未通过中期考核、不宜继续培养者,作退学处理。

第四学期结束前

7.  论文答辩

通过学院答辩资格审核后,按照学校关于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的有关规定进行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

开题报告完成时间与预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