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学科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坚强支撑。全球范围内对信息工科类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巨大且持续增长之态势,无论是新兴科技企业的创新研发,还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都离不开信息工科领域的专业人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积极响应时代需求,依托自身雄厚的学科实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精心打造了2+2国际本科工科方向(大类),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全球顶尖学府和未来发展空间的大门。
一、学科布局:实力雄厚、底蕴深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拥有健全且强大的信息工科体系,涵盖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等7个信息类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成果斐然,拥有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为学生提供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深造路径。
学校现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等热门专业。这些专业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和前沿的科研资源。
二、优势特色:国际视野、全球认可
(一)前沿专业,多元选择
南信大的2+2国际本科工科项目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前沿工科专业。这些专业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和科技发
展趋势,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二)学分豁免,升学无忧
项目专业课程可获得国外签约高校的学分豁免(课程互认)。这意味着学生在南信大学习的部分课程成绩,可以直接被国外合作高校认可,无需重复修读。学生在入学后会在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登记备案,在国外高校所获本硕学位证书均由教育部认证,具备国内统招全日制学历同等效力。无论是考公、考编还是考研,都能享受与国内统招毕业生相同的待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国际视野,多元文化
通过2+2国际本科工科项目,学生将有机会在南信大和国外合作高校分别学习两年。在国内学习阶段,学生可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在国外学习阶段,学生将亲身感受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文化氛围,拓宽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竞争力。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经历将使学生更加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增添独特的优势。
三、课程设置:科学规划、打造精品
课程设置科学完备,涵盖现代信息技术核心领域与通识教育体系:(1)在专业基础方面,构建了从电子技术、高等数学到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完整知识链;(2)在技术应用层面,开设Python/Java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导论等前沿课程,强化编程与算法能力;(3)通信技术、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体现专业特色。数学与物理课程分层递进(高等数学1-2、大学物理1-2),夯实数理基础;(4)语言培养体系独具特色,从初级到学术英语实现阶梯式提升,融入雅思专项训练与西方文化课程。
综上,通过数据结构、面向对象开发等课程培养工程思维,配合思政、心理、体育等通识课程,实现专业知识、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协同发展。
注:日语方向课程(时间、课时)安排与雅思教学一致,课程包括《综合日语》《基础日语(1)/(2)》《日语听力》《日语语法》《日本文学史》等。
四、教师团队:卓越师资、引领未来
(一)专业建设带头人
1.常建华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长望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等职。先后被遴选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南京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321计划)和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等10余项。迄今,已在Opt. Lett., Opt. Express, IEEE Photonics J,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获批授权专利80余件。作为主要完成人获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研究方向包括光电传感器、超快激光器、光电混合集成等。
2.田伟教授
博士、教授,现任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其与气象学科的交叉融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5138,42375147)、气象、水文行业软件等纵向、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近年来在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Neurocomputing、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Weather and Forecasting、Journal of Climate, 热带气象学报和计算机应用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河北省首届气象服务创新大赛技术创新奖(2022)、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成果二等奖(2022)、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度奖二等奖(2023年)等奖项,出版权威教材1部。
3.周华副教授
博士、副教授,现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IEEE会员、IET会员。拥有丰富的国际教育阅历与经验,先后获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学位、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科研启动基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启动基金;研究成果被在瑞典召开的IEEE第七届Turbo码及迭代信息处理大会评为最佳论文。
(二)专业课程师资
1.谈玲教授
教授、硕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专职教师,兼任墨迹天气智慧气象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智慧气象、数据可视化、图像处理、深度学习、模式识别、智联网应用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和技术转移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主持大型国企、央企等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20余项。发表CCF-A/T1、SCI一区TOP等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近2年授权PCT美国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7项,其中转让7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以第一著作人获软件著作权11项。获江苏省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工科教师技能竞赛二等奖、江苏省“最美自考人(自考工作者)”等奖项。担任《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EDICINE》、《The Visual Computer》、《Applied Sciences》、《通信学报》、《计算机科学》、《电信科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等杂志审稿人。
2.刘文杰教授
博士、教授,毕业于东南大学,现为CCF量子计算专委会首批执委、江苏省量子技术专委会副主任、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专家组长、ACM会员、IEEE CS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担任TPAMI、TKDE、TC、IEEE Trans Circuits Syst I(TCSI)、Knowl-Based Syst(KBS)、Quantum Sci Technol(QST)、Sci China Inform Sci、IEEE Trans on Quantum Engineering(TQE)、计算机学报、通信学报、电子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编委或审稿专家。
3.蒋晓龙副教授
博士,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纳米磁性功能材料、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在《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990年至199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物理系本科,1999年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硕博学位,2004年获博士学位。2005年赴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起任教于南通大学,历任助教、讲师;2007年起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长期主讲《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课程。
4.王其副教授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雷丁大学访学学者。兼任江苏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财政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军队采购评审专家、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等。研究方向包括物联网定位、捷联惯性定位技术、组合导航定位技术。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5.王海彬副教授
博士、副教授,软件学院专任教师,现任软件工程系系主任。主要从事大模型、深度学习、量子多方安全计算、量子神经网络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6.李斌副教授
博士,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委会青年委员。2019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挪威奥斯陆大学接受国家公派博士联合培养,师从欧洲科学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Yan Zhang教授(IEEE Fellow)。长期从事智能网络与计算研究,涉及边缘计算与资源优化、计算与AI融合、低空智联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在IEEE TWC、IEEE TCOM、IEEE TVT、中国科学、通信学报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2篇入选ESI热点论文(全球前0.1%论文),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全球前1%论文),授权发明专利9项。入选斯坦福大学2020/2022/2023/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021年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序3)、2022年中国通信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序5)。
7.杨玲副教授
副教授,应用技术学院专任教师,长期从事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图像与语音信号编解码等领域的教学工作。
8.张健副教授
工学博士、副教授,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专任教师。现任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机器人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2012年获东北大学博士学位,2018-1019担任UM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边缘计算等领域。主持矿冶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国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主持JG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金4项,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5件。
9.刘传德博士
博士,人工智能学院专任教师。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主要从事电动载运工程研究,涉及电力特种机器人和无人系统助降技术等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4项,同时担任IROS、Complex & Intelligent Systems、Industrial Robot等多个国际会议和期刊的审稿专家。
10.刘耀华博士
博士,人工智能学院专任教师,2020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从事分布式机器学习、优化算法等相关领域研究,在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CASSP、CDC等国际知名期刊、重要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GoogleScholar同行引用百余次。承担《数字图像处理》、《机器学习》、《最优化方法》等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11.刘红爱副教授
博士,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长期担任高等数学主讲教师,研究方向涉及解析函数理论等。
12.李琰博士
博士,现任数学与统计学院(公共数学教学部)专任教师,2017年获美国叶史瓦大学(Yeshiva Univeristy)数学博士学位,2017-2021年在贝勒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
13.郑鹍鹏老师
讲师,体育部专任教师,主要承担羽毛球教学和壁球活动指导工作。2017年起担任校羽毛球队专职教练,多次获评优秀教师称号。
(三)语言教学师资
1.雅思教学团队
为提高雅思教学水平,学校采取校内、校外教学团队竞争上岗模式,通过竞标采购新东方教育集团江苏公司雅思教学服务。该教学团队共8名讲师,雅思总分均为8分以上,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雅思教学经验。雅思教学实行分层教学(分快中慢三个班),全程跟班、跟踪辅导,教辅测评结合,并提供个性化指导。团队核心成员如下:
(1)陈子:听力教师,雅思总分8分,阅读听力双满分。毕业于滑铁卢大学。
(2)桑姗:听力教师。雅思总分8分,听力满分。新东方全明星教师。
(3)丁舜:写作老师,雅思总分8.5分。新东方雅思写作骨干教师,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
(4)徐心闲:写作老师,雅思总分8.5分。毕业于多伦多大学,有十余年留学经验。
(5)汪婧:口语老师,雅思总分8.5分,口语8.5分。新东方雅思口语题库解析主编。
(6)腾格:口语老师,雅思总分8分,口语8.5分。新东方全明星教师。
(7)谈碧君:阅读老师,雅思阅读8.5分,听力8.5分。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南京新东方学科运营组长。
(8)郝倩男:阅读老师,雅思阅读9分。持有剑桥大学英语教学能力证书(TKT),任大学英联邦阅读组长。
2.日语教学团队
为有效提升语言类课程教学水平和考级效率,学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南京日韩道语言培训有限公司日语授课服务。日语教学团队成员全部持有日语专八证书、日语N1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且从事日语等级考试或其他类型日语考试培训年限不低于5年。教学团队配备专职助教,负责日常教学管理、作业反馈、学业辅导。团队核心成员如下:
(1)王哲:哈尔滨师范大学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硕士毕业于日本大学。在日本东京、福冈等地生活十余年,拥有二十多年日语使用经验及五年日本大型企业工作经历,回国后从事JLPT日语等级考试及高考日语培训,因材施教,深受学生喜爱。
(2)孙睿:西南交通大学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赴日交换两年,Mazda日本优秀员工。2014年回国后从事日语教学工作,拥有多届高三教学经验,自主梳理建构日语知识体系,熟悉新编日语教程、标准日本语教程等多种教材系统,所教班级日语高考班级均分为高邮全市第一。
(3)朱子睿:南京农业大学国际商务日语专业毕业,毕业后在日本生活工作6年,累积了丰富的企业商务日语经验。回国后主攻商务日语教学,精通各种主流教材和各类日语考试,多次受邀到高校、日系企业开展日语讲座、日语培训等。
(4)邵新平:商丘师范学院日语教育专业本科毕业,日语专八等级,持有日语专业教师资格证,教学经验丰富。
五、依托学院:雄厚实力、铸就辉煌
(一)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历史悠久,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4个本科专业,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和专家,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也较高。学院科研平台众多,形成了智能网络与信息系统、移动通信物联网大数据等九个研究方向。学院注重产学研合作,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二)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组建于2019年,设有人工智能、信息工程2个本科专业,拥有“人工智能”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瞄准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凝练元宇宙、智慧气象、智慧医疗与大数据等特色学科发展方向。学院师资力量国际前沿,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和专家,组建了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学院注重人才培养质量,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84年的计算机软件教研室,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等3个本科专业,拥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和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科研平台丰富,研究方向聚焦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前沿领域。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不乏国家级教学名师和科研骨干。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设了多个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四)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独立运行于2022年,设有软件工程、网络工程2个本科专业,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博士点、软件工程一级学术硕士点和电子信息(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学院科研团队实力强劲,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向上逐年提升。学院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项目和就业机会。学院还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五)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学院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现设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六个本科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在自动化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深厚学术造诣的教师。学院科研平台众多,研究方向涵盖环境感知与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等。学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六、合作院校:顶尖学府、定向直通
南信大已与全球超过40所知名高校达成合作,覆盖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多所QS排名前一百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升学平台。以下为部分代表院校:
(一)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QS全球排名37)
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实力强劲,其工程学院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优势明显。学校注重产学研结合,与众多国际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项目实践机会。在材料研发方面,学院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制造等行业,推动工科技术的创新与转化。
(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QS全球排名40)
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身为澳大利亚八校联盟成员,以创新和实践为导向。其工程、建筑与信息技术学院在矿业工程、环境工程、电子电气工程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学院依托澳大利亚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大量实地科研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机会。
(三)英国布里斯托大学(QS全球排名54)
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作为英国著名研究型大学,工科历史悠久、声誉卓著,其工程学院在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工程、通信工程等学科实力强劲。学校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设施,如风洞实验室、纳米制造中心等,为工科研究提供有力支持。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与波音、空客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紧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和就业渠道。
(四)英国南安普顿大学(QS全球排名80)
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是英国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其电子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在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光电子学等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学院拥有多个国家级科研中心,承担着众多重大科研项目,在 5G 通信、人工智能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工科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职业前景。
七、优秀学生:始于信大、闪耀世界
1.史涵君
史涵君同学在南信大2+2国际本科工科学习期间,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出色的学习能力,斩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全球名校offer。经过慎重考虑,最终选择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电子电器工程专业(QS全球排名80)。
2.何坷晨
何坷晨同学在南信大学习期间,对计算机科学专业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努力,依托2+2国际本科工科项目获得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offer。最终,他选择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QS全球排名82)。
3.周楷坤
周楷坤同学在南信大2+2国际本科学习期间,表现优异,成绩突出。他拿到了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等多所大学offer。最终,他选择了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数理专业,并获得了30%奖学金(QS全球排名82)。
结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2国际本科工科项目,以“国际化资源+本土化优势”打造高起点、高认可度的升学路径。项目依托学校雄厚的学科实力、卓越的师资队伍、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前沿的专业设置、国际化的教学模式,还是与全球顶尖学府的合作,都体现了项目的高品质和前瞻性。
欢迎广大学子加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2国际本科工科项目,在这里开启信息工科领域的精彩旅程,启航未来,筑梦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