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化产业、移动新媒体产业蓬勃发展,艺术生拥有广阔的就业领域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全球范围内,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巨大且持续增长的态势。无论是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还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都离不开艺术领域的专业人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需求,凭借自身雄厚的学科实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精心打造了2+2国际本科艺术项目,开启了一扇通往全球顶尖学府和广阔职业发展空间的大门。
一、学科布局:实力雄厚、底蕴深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2008年,现有教授、副教授39名,硕士、博士生导师42人次,省部级以上专家15人。该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成果斐然,不仅开设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艺术与科技、美术学(师范)、环境设计6个本科专业,其中动画、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而且在艺术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美术(中国画、油画、雕塑)、广播电视(动画、影视编导、播音主持)等8个专业方向上招收硕士研究生,在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方向上招收博士研究生。这些专业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合多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公司,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宝贵的就业先机。
二、优势特色:国际视野、全球认可
(一)前沿专业,多元选择
南信大的2+2国际本科艺术项目开设了数字传媒艺术、影视制作、创意与艺术管理、新闻传播等前沿的艺术类专业。这些专业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和互联网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二)学分豁免,升学无忧
项目专业课程可获得国外签约高校的学分豁免(课程互认)。这意味着学生在南信大学习的部分课程成绩,可以直接被国外合作高校认可,无需重复修读。学生在入学后会在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登记备案,在国外高校所获本硕学位证书均由教育部认证,具备国内统招全日制学历同等效力。无论是考公、考编还是考研,都能享受与国内统招毕业生相同的待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国际视野,多元文化
通过2+2国际本科艺术类项目,学生将有机会在南信大和国外合作高校分别学习两年。在国内学习阶段,学生可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在国外学习阶段,学生将亲身感受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文化氛围,拓宽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竞争力。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经历将使学生更加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增添独特的优势。
三、课程设置:科学规划、打造精品
艺术课程设置科学完备,涵盖现代艺术专业核心领域与通识教育体系。(1)基础技能模块包含素描、色彩等造型训练,夯实专业基本功;(2)理论认知模块通过美术史、艺术概论等构建系统知识体系;(3)创新实践模块设置当代艺术创作、数字媒体设计等前沿课程;(4)产业拓展模块涵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等应用型课程,延伸职业发展空间。
该体系以基础训练、理论建构、创新实践、产业应用为培养路径,既注重传统艺术素养的培育,又强调数字技术能力的提升,同时拓展行业视野,培养兼具艺术创造力与市场适应力的复合型艺术人才。配合通识教育,实现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注:日语方向课程(时间、课时)安排与雅思教学一致,课程包括《综合日语》《基础日语(1)/(2)》《日语听力》《日语语法》《日本文学史》。
四、教师团队:卓越师资、引领未来
(一)专业建设带头人
1.梁家年教授
艺术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设计学与美术学、景观生态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省级品牌专业(艺术与科技)负责人、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设计学)带头人、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筑彩画)负责人。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分委会优秀指导教师、省政府学位办及教育厅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含团队)、省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主持完成(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省社科基金、省政府决策咨询、省社科联及中国高教学会、省教育厅等科研教学项目20余项。
兼任教育部全国学科评估评议专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及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分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委员会高级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室内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江苏省学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家具与室内装饰》《包装工程》等杂志编委、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出版社“新时代一流设计专业及其课程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曾任艺术学院院长(2019-2024)、《民族艺术》编委及栏目主持(2009-2016)。
2.周越教授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画学科带头人。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及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委员;中国数学艺术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校创意产业联盟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字影像创意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研究领域:动画及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创作以及理论研究、动画图形设计理论、设计史。主持《新时代文艺思想下动画艺术及其语境关系研究》(2019江苏省社科重点项目)以及《在本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设计类专业与创意产业的互动性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动漫产业中的传承与传播研究》等省级以上科研、教研课题20余项。获得《时光痕迹-苗寨》(2019年全国美展入选)《扣扣兔子》、《另一个我》等国家省级奖项十余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省市各类奖项30余项。
3.刘凯教授
艺术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画艺术理论与创作、艺术史理论、视觉文化和设计理论,古代造物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研师资培训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主编教材2部。
(二)专业课程师资
1.程娟副教授
博士,副教授,艺术设计方向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数字媒介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移动多媒体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数字媒体传播、新媒体研究、健康信息传播方向等。在计算机类和传播类国际期刊和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以及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担任国际EI期刊审稿人,并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主编和参编多部数字艺术专业教材,指导学生参加NCDA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和全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并获得最佳指导老师和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2.梁洁梅副教授
艺术学院动画系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动画专业毕业。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多项专利授权;主持科研项目多项,主持横向课题项目多项,其中包括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民族文化语境下动画电影的个性塑造”等,参与主研江苏省教育厅及文化厅课题多项;作为导演参与的动画短片入围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维也纳女性动画节等;插画《记忆塔屋》入围“继往开来——首届江苏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插画作品展”等多个展览;参与创作的动画获中国国际动漫节2010“美猴奖”中国最佳动画短片提名等多项奖项。
3.韩郁涛副教授
博士,艺术学院专任教师,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主要从事戏剧与影视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20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清戏曲》整理编纂及文献研究”、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及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14篇。
4.王峥博士
设计学博士,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讲师,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International Colour Association (国际色彩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平面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装饰艺术。水彩画《Extraordinary Ordinary Man》被英国《Lest we forget》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美术设计展收录并展出。
5.刘柏亨博士
博士,硕士生导师,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交叉学科叙事理论研究(互动叙事与计算叙事学)、新媒体影像研究(虚拟现实影像和叙事)、设计实践研究(虚拟现实和游戏设计)。现为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空间显示分会专家委员,中国仿真学会会员,国际互动叙事会议社区“ICIDS Community”成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数字新媒体艺术创新研究”子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VR影像全景叙事机制及效果研究”等课题研究。
6.王少雄讲师
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数字艺术与影视艺术。现为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在《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
7.李鹏讲师
艺术学院造型基础部讲师,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主要从事雕塑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国家艺术基金雕塑项目获得者,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会员。雕塑作品《常州唱春》和《坐看云起时》分别入选“塑说大运河(中国.常州)全国雕塑艺术大赛”和鹰潭“道在生活”主题雕塑大展。
8.车焱森讲师
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系讲师,硕士毕业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室内设计学专业,2019年江苏省公派留学访问学。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与艺术设计教育。现为KEE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会员,江苏省会议展览业协会会员。《电信科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等杂志审稿人。
9.马官正讲师
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交互方向教师,主要负责《交互设计》《三维专业软件I》《网站设计与实践》《数字媒体产品策划》《产品原型实践》等课程,研究方向主要为交互与信息设计、三维视觉设计、行为与服务设计、数字营销与策划等。发表数十篇论文,指导学生多次获奖,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竞赛指导经验。
10.颜远见讲师
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系讲师,硕士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展示设计、商业展示设计、室内设计等。现为江苏省会议展览业协会个人会员、唐强艺术设计工作室副主任、南京灼空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计顾问。
(三)语言教学师资
1.雅思教学团队
为提高雅思教学水平,学校采取校内、校外教学团队竞争上岗模式,通过竞标采购新东方教育集团江苏公司雅思教学服务。该教学团队共8名讲师,雅思总分均为8分以上,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雅思教学经验。雅思教学实行分层教学(分快中慢三个班),全程跟班、跟踪辅导,教辅测评结合,并提供个性化指导。团队核心成员如下:
(1)陈子:听力教师,雅思总分8分,阅读听力双满分。毕业于滑铁卢大学。
(2)桑姗:听力教师。雅思总分8分,听力满分。新东方全明星教师。
(3)丁舜:写作老师,雅思总分8.5分。新东方雅思写作骨干教师,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
(4)徐心闲:写作老师,雅思总分8.5分。毕业于多伦多大学,有十余年留学经验。
(5)汪婧:口语老师,雅思总分8.5分,口语8.5分。新东方雅思口语题库解析主编。
(6)腾格:口语老师,雅思总分8分,口语8.5分。新东方全明星教师。
(7)谈碧君:阅读老师,雅思阅读8.5分,听力8.5分。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南京新东方学科运营组长。
(8)郝倩男:阅读老师,雅思阅读9分。持有剑桥大学英语教学能力证书(TKT),任大学英联邦阅读组长。
2.日语教学团队
为有效提升语言类课程教学水平和考级效率,学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南京日韩道语言培训有限公司日语授课服务。日语教学团队成员全部持有日语专八证书、日语N1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且从事日语等级考试或其他类型日语考试培训年限不低于5年。教学团队配备专职助教,负责日常教学管理、作业反馈、学业辅导。团队核心成员如下:
(1)王哲:哈尔滨师范大学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硕士毕业于日本大学。在日本东京、福冈等地生活十余年,拥有二十多年日语使用经验及五年日本大型企业工作经历,回国后从事JLPT日语等级考试及高考日语培训,因材施教,深受学生喜爱。
(2)孙睿:西南交通大学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赴日交换两年,Mazda日本优秀员工。2014年回国后从事日语教学工作,拥有多届高三教学经验,自主梳理建构日语知识体系,熟悉新编日语教程、标准日本语教程等多种教材系统,所教班级日语高考班级均分为高邮全市第一。
(3)朱子睿:南京农业大学国际商务日语专业毕业,毕业后在日本生活工作6年,累积了丰富的企业商务日语经验。回国后主攻商务日语教学,精通各种主流教材和各类日语考试,多次受邀到高校、日系企业开展日语讲座、日语培训等。
(4)邵新平:商丘师范学院日语教育专业本科毕业,日语专八等级,持有日语专业教师资格证,教学经验丰富。
五、依托学院:雄厚实力、铸就辉煌
(一)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原名传媒与艺术学院,成立于2008年5月,下设四系(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艺术和美术系)两办(学院办公室、学生办公室)一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办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艺术与科技、美术学(师范)、环境设计六个本科专业。其中,动画专业、艺术与科技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与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合作举办“3+1”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获批江苏省首批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培育点。
拥有艺术学门类三个专业硕士点,分别是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美术与书法(中国画、油画、雕塑)、戏剧与影视(动画、影视编导、播音主持)。依托学校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方向博士研究生,初步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设计学为主体(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美术与书法、戏剧与影视为两翼的学科布局。学院是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合作基地、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筑彩画)、江苏省科普产品研发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9名,硕士、博士生导师42人次,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博士后出站7人)、硕士学位。
六、合作院校:顶尖学府、定向直通
南信大已与全球超过40所知名高校达成合作,覆盖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多所QS排名前一百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升学平台。以下为部分代表院校:
(一)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QS全球排名37)
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艺术学专业以跨学科创新与全球实践为核心优势,位列2023年QS世界大学艺术与设计专业第71位。课程涵盖视觉艺术、工业设计、传媒设计等40余个方向,支持与商业、建筑、IT等学科的双学位组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学院拥有国际顶尖师资团队,教师兼具学术深度与行业经验,通过“跨学科工作室”教学法强化实践技能,配备3D打印、激光切割等先进设备,并依托意大利Prato校区提供海外学习项目。与广告、建筑、联合国等机构深度合作,学生可参与艺术展览、设计竞赛及行业实践,毕业生就业率超90%,校友遍布全球100国,形成强大的职业网络。该专业注重社会问题解决,如可持续发展设计,契合当代需求,助力学生成为兼具创意与社会责任的艺术领袖。
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艺术学专业以跨学科创新与全球实践为核心优势,位列2025年QS世界大学艺术与设计专业全球第40位(澳大利亚第4)。其课程设置涵盖视觉艺术、设计、媒体艺术、时尚及表演艺术等领域,并强调跨学科融合,例如音乐学士学位可与文学、教育或理学组成双学位,培养复合型人才。学院配备数字媒体实验室、摄影暗房等专业设施,支持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创作,同时通过“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结合行业实践项目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此外,学院与全球艺术院校及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海外学习、国际工作坊及艺术驻留计划,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依托布里斯班作为2032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多元文化环境,毕业生就业率较高,校友遍布影视创作、动画制作、用户体验设计等领域,展现强劲的社会适应力与创新能力。
(三)英国布里斯托大学(QS全球排名54)
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艺术学专业以跨学科创新与行业实践为核心优势,位列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54位,其电影制作与摄影专业在英国《卫报大学指南》中高居第二。课程涵盖艺术史、音乐、戏剧、电影电视等多元方向,其中电影电视专业拥有超过40年历史,由行业先驱乔治·勃兰特创立,融合历史、理论与制作实践,学生可参与短片创作及商业项目合作。学院配备顶尖设施,包括VR/AR实验室、专业录音棚、214座电影院及动画编辑套件,艺术史学生更可实地考察博物馆,结合哥特式建筑等实物分析深化理论理解。学校还提供预科课程衔接本科,注重作品集与个人陈述审核,助力学生融入其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与城市环境,成就兼具创意与职业竞争力的艺术领袖。
(四)新西兰奥克兰大学(QS全球排名65)
奥克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艺术学院以跨学科创新与国际实践为核心优势,位列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65位。学院整合美术、音乐、舞蹈与数字技术,开设动作捕捉编舞、舞蹈人类学等前沿课程,并配备数字媒体实验室、动作捕捉工作室等顶尖设施。依托新西兰艺术教育体系,将毛利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如视觉艺术课程融入传统纹样设计,学生可参与维塔工作室影视特效项目。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等国际院校建立联合培养项目,提供欧洲舞蹈节、亚太艺术工作坊等交流机会,毕业生就业率达94%,在影视特效、数字设计等领域需求旺盛,享有3年工作签证政策,年薪约7.2万纽币,形成“创作-产业-就业”全链条培养模式。
(五)英国南安普顿大学(QS全球排名80)
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术学专业依托温彻斯特艺术学院(WSA)的百年积淀,以“传统工艺+数字创新”为核心优势,其时装设计专业享誉全球,毕业生作品常年亮相伦敦时装周;传播设计硕士课程融合批判性思维与新媒体技术,涵盖用户中心设计、数据可视化等前沿领域。学院配备3D打印实验室、数字印刷中心等顶尖设施,并依托罗素集团资源,与BBC、IBM等企业合作提供实战项目。2025年新增数字媒体实践等专业,放宽本科背景限制,毕业生广泛就职于影视、动画、用户体验设计等领域,就业率达95%以上。
结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2国际本科艺术学科项目,以“国际化资源+本土化优势”打造高起点、高认可度的升学路径。项目依托学校雄厚的学科实力、卓越的师资队伍、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前沿的专业设置、国际化的教学模式,还是与全球顶尖学府的合作,都体现了项目的高品质和前瞻性。
欢迎广大学子加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2国际本科艺术类学科项目,在这里开启艺术领域的精彩旅程,启航未来,筑梦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