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变革与教育创新的时代,教育学已成为推动国家人才培养、社会进步和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核心支柱。全球范围内,优质教育的发展、教育公平的推进以及教育技术的革新,使得对教育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无论是基础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发展,还是职业培训、教育科技等领域,都离不开教育学的理论支撑和专业人才的实践探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需求,凭借自身雄厚的学科实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精心打造了2+2国际本科教育学项目,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全球顶尖学府和广阔职业发展空间的大门。
一、学科布局:实力雄厚、底蕴深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拥有完善且前沿的教育学培养体系,教育学具有较强的交叉学科属性,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就业方向相对多元:在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到传媒机构从事教育类新闻传播工作,或到主管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科研工作等。
师资培养可追溯到1960年建校之初,累计培养数千名师范生。2018年成立教师教育学院,现有英语、汉语言文学、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在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等8个专业招收本科师范生,在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3个方向招收教育学硕士,在学科教学(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科学与技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8个方向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高等教育学方向上招收博士研究生。
二、优势特色:国际视野、全球认可
(一)前沿专业,多元选择
南信大的2+2国际本科教育学项目开设了教育学、语言学、学科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等前沿教育学专业。这些专业紧密贴合社会对优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顺应教育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学生可以系统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教育实践与改革。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持续投入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日益重视,教育学专业人才在各级学校、教育机构、政府部门、教育科技企业等领域均有旺盛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成为推动教育创新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学分豁免,升学无忧
项目专业课程可获得国外签约高校的学分豁免(课程互认)。这意味着学生在南信大学习的部分课程成绩,可以直接被国外合作高校认可,无需重复修读。学生在入学后会在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登记备案,在国外高校所获本硕学位证书均由教育部认证,具备国内统招全日制学历同等效力。无论是考公、考编还是考研,都能享受与国内统招毕业生相同的待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国际视野,多元文化
通过2+2国际本科教育项目,学生将有机会在南信大和国外合作高校分别学习两年。在国内学习阶段,学生可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在国外学习阶段,学生将亲身感受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文化氛围,拓宽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竞争力。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经历将使学生更加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增添独特的优势。
三、课程设置:科学规划、打造精品
教育学设置了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架构:(1)专业核心课程群包含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等基础理论,延伸至教育社会学等交叉学科;(2)前沿拓展模块设置人工智能教育等创新课程;(3)能力支撑体系包括英语进阶培养(基础至学术英语)和计算机技术课程;(4)实践创新平台通过教学实训、班主任技能训练等强化实战能力,辅以教育名著研读提升专业素养。
通过构建语言基础、专业理论、技术应用、实践创新的递进式培养路径,既夯实教育理论基础,又强化数字化教学能力,同时注重国际化素养培育,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创新力的复合型教育人才。
注:日语方向课程(时间、课时)安排与雅思教学一致,课程包括《综合日语》《基础日语(1)/(2)》《日语听力》《日语语法》《日本文学史》等。
四、教师团队:卓越师资、引领未来
(一)专业建设带头人
1. 刘玉柱教授
博士、欧盟玛丽·居里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以第一或通讯在Phys. Rev. A、Anal. Chem.、Opt. Letter、Opt. Express、Opt. Laser Eng.、Opt Laser Techno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科技智库计划青年人才、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面上、国际交流合作、青年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面上项目、中国科协科普项目等,学术成果被Nature Photonic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引用约1700次,授权专利100余项。
2. 刘铭教授
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智慧教育研究分会理事、大学文化研究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数字化学习分析与环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国内顶级期刊以及国际EI检索期刊15篇;专版专著2部;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获国家级、专业学术论文奖4项。从事英语教学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研究。
3. 周幼华教授
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学院英语专业教授。曾担任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国际合作和交流处副处长等职务,兼任滨江学院教学督导。主持校级以上科研、教研课题10余项;发表科研、教研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4部,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优秀奖”“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荣誉称号等校级以上奖项12项。
(二)专业课程师资
1.徐梅丹副教授
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与工程教育、劳动教育以及STEM教育。兼任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测评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质量监测组专家成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学科权威SSCI期刊发表论文五篇,在CSSCI或中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以及市厅级、校级课题数项,获批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企业、中小学委托的横项课题数项。
2.杜杰副教授
博士,硕士生导师,软件学院副教授。2006年获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06-2008工作于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非线性时间序列智能预测建模方法研究,熟悉混沌、神经网络、数据挖掘、遗传算法等建模策略。参加省级以上科研课题4项,横向课题多项,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领域,先后参与了江苏某机械集团ERP改造建设、常州某冷却塔股份有限公司ERP系统的建设以及江苏某产业集团ERP系统的建设工作,在电力系统领域,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河南省电力公司能量管理系统的多个子系统改造建设,编制了电网断面监测系统和线路运行状况监测系统。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5篇。
3.宋齐明副教授
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社会学研究。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与出版著作3部,成果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江苏高教》等刊物,论文被《新华文摘》(网络版)全文转载,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多项。开设《教育学基础》《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社会学》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
4.马星副教授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市厅级课题2项,发表核心期刊20余篇。讲授本科生《教育学基础》《大学简史》等课程,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政策与法规》等课程。
5.范勇博士
博士,教师教育学院专任教师。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等国际和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3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4篇。撰写3项咨政报告并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主持1项省级教改项目与1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作为重要成员分别参与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优势及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现路径研究”。参与《中国教育政策蓝皮书》、《教育学原理》、《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治理的战略: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未来之路》等学术著作撰写,累计30万字。
6.方超群讲师
博士,教师教育学院专任教师。硕士毕业后在江苏省无锡市担任高中语文教师多年,发表论文11篇,主持并完成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后就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全日制博士生,在《教育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与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的调研指导工作,负责上海“学习基础素养·项目化学习”第一批种子教师工作坊的整体设计、方案撰写与全程实施。至今已发表论文20余篇,有丰富的一线教育实践经验。
7.魏新东讲师
教育学博士,讲师,教师教育学院专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心理学与智慧心理学。
8.崔志翔博士
教育学博士,讲师,教师教育学院专任教师,华东师范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数字教育、教师教育、生涯教育等相关研究。
(三)语言教学师资
1.雅思教学团队
为提高雅思教学水平,学校采取校内、校外教学团队竞争上岗模式,通过竞标采购新东方教育集团江苏公司雅思教学服务。该教学团队共8名讲师,雅思总分均为8分以上,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雅思教学经验。雅思教学实行分层教学(分快中慢三个班),全程跟班、跟踪辅导,教辅测评结合,并提供个性化指导。团队核心成员如下:
(1)陈子:听力教师,雅思总分8分,阅读听力双满分。毕业于滑铁卢大学。
(2)桑姗:听力教师。雅思总分8分,听力满分。新东方全明星教师。
(3)丁舜:写作老师,雅思总分8.5分。新东方雅思写作骨干教师,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
(4)徐心闲:写作老师,雅思总分8.5分。毕业于多伦多大学,有十余年留学经验。
(5)汪婧:口语老师,雅思总分8.5分,口语8.5分。新东方雅思口语题库解析主编。
(6)腾格:口语老师,雅思总分8分,口语8.5分。新东方全明星教师。
(7)谈碧君:阅读老师,雅思阅读8.5分,听力8.5分。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南京新东方学科运营组长。
(8)郝倩男:阅读老师,雅思阅读9分。持有剑桥大学英语教学能力证书(TKT),任大学英联邦阅读组长。
2.日语教学团队
为有效提升语言类课程教学水平和考级效率,学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南京日韩道语言培训有限公司日语授课服务。日语教学团队成员全部持有日语专八证书、日语N1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且从事日语等级考试或其他类型日语考试培训年限不低于5年。教学团队配备专职助教,负责日常教学管理、作业反馈、学业辅导。团队核心成员如下:
(1)王哲:哈尔滨师范大学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硕士毕业于日本大学。在日本东京、福冈等地生活十余年,拥有二十多年日语使用经验及五年日本大型企业工作经历,回国后从事JLPT日语等级考试及高考日语培训,因材施教,深受学生喜爱。
(2)孙睿:西南交通大学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赴日交换两年,Mazda日本优秀员工。2014年回国后从事日语教学工作,拥有多届高三教学经验,自主梳理建构日语知识体系,熟悉新编日语教程、标准日本语教程等多种教材系统,所教班级日语高考班级均分为高邮全市第一。
(3)朱子睿:南京农业大学国际商务日语专业毕业,毕业后在日本生活工作6年,累积了丰富的企业商务日语经验。回国后主攻商务日语教学,精通各种主流教材和各类日语考试,多次受邀到高校、日系企业开展日语讲座、日语培训等。
(4)邵新平:商丘师范学院日语教育专业本科毕业,日语专八等级,持有日语专业教师资格证,教学经验丰富。
五、依托培养学院:雄厚实力,铸就辉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龙王山畔,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学院目前设有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理论系、课程与教学系和专业理论系等机构。学校的师资培养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建校之初,主要为兰州气象学校、北京气象学校、南昌气象学校输送了大批的气象专业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学校开设师资班,为地方高校培养基础课师资队伍。1984年到2004年期间,在数学、物理、英语、政治等专业开展本专科的师范生培养,先后累计为地方培养数千名教师。
学校聘请知名教育专家与教育管理者组建教师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在深厚的师范教育传统与师资培训基础上,统整全校教师教育师资力量,集聚全校教师教育教学资源,为师范生培养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和课程资源。
学院现有教工49人,其中教师教育类专业师资33人,高级职称2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93.9%。学院有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1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龙山学者支持计划”入选人员1名。
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民教师,现有学生2000余名,其中研究生200名,本科生1800余名。学院目前开设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英语(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物理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化学(师范)等7个教师教育类本科专业。学校在教育管理、学科教学(语文、数学、英语)等4个方向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3个方向招收学术型硕士。
学院积极推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和课程改革,学生由教师教育学院统筹管理,与各相关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学科专业与教师专业协同培育,教师教育过程突出师范性、强化学术性、加强实践性,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共同培养、协同育人、三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和工作机制。
我校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 A 类建设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鼓励高水平大学办师范”的号召,于 2019 年重启师范教育。学院以社会对新型基础教育师资的需求为导向,围绕学校“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成立“教师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强化专家领衔,依托先进完备的教学平台和实践基地,积极夯实汉语言文学(师范)、英语(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物理学(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地理科学(师范)、化学(师范)等 7 个本科专业的学科建设,高起点探索教师教育学院实体化发展之路,形成了科学的教师教育发展规划,构建了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11年、2018年,学校分别获批数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8年获批数学一级博士学位点和高等教育管理二级博士点,2020年获批教育硕士授权点,2021年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成功获批,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总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的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共计22间实训室,下辖微格智慧教室、多功能观摩室、智慧书写技能实训室、语音技能实训室、物理数字化探究实训室、心理健康教学实训室、教学研习实训室、心理沙盘室等实验室,承担了我校师范类教学实验活动的的平台作用。
学院拥有深厚的科研功底,近五年来,教师团队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9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总经费达480余万元;在国际TOP期刊、国内《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20余篇,授权专利12件。依托学校现有强劲的高等教育研究、心理学研究等研究团队,建设高水平的教师教育研究团队,致力于打造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同频共振、共创价值,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全力培育总书记要求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六、合作院校代表:顶尖学府、定向直通
南信大已与全球超过40所知名高校达成合作,覆盖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多所QS排名前一百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升学平台。
(一)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QS全球排名37)
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作为澳大利亚顶尖研究型大学,其教育学专业实力卓越,在全球教育领域享有盛誉。教育学院凭借前沿的研究成果、创新的课程设计以及广泛的行业合作,长期位居世界前列,在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前15名。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多样化的专业方向,涵盖教育心理学、教育领导力、数字化学习、特殊教育、对外英语教学等领域。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程,就业前景广阔。
(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QS全球排名40)
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身为澳大利亚八校联盟核心成员,其教育学院以卓越的教学质量、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享誉全球。学院秉承创新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理念,在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稳居全球前20名。教育学院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领导与管理、STEM教育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依托昆士兰大学的学术声誉与行业资源,教育学毕业生在学校教育、教育行政管理、学术研究、国际教育机构等领域表现卓越,成为推动教育公平与创新的核心力量。
(三)英国布里斯托大学(QS全球排名54)
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作为英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其教育学院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创新的研究实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广为人知。学院依托大学卓越的跨学科研究平台,致力于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革新,其研究成果对英国及国际教育政策具有重要影响。学院拥有先进的教育实验室,支持量化与质性教育研究,并与英国教育部、地方学校及国际组织保持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和就业渠道。
(四)新西兰奥克兰大学(QS全球排名65)
奥克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作为新西兰排名第一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教育学院在全球享有卓越声誉,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37位,是新西兰唯一进入全球前50的教育学院。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批判思维和领导力的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
(五)英国南安普顿大学(QS全球排名80)
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实力强劲,学院依托大学雄厚的跨学科研究实力,致力于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革新。学院与BBC、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等机构合作开发创新课程,确保学生掌握最前沿的教育技能。选择南安普顿大学教育学,意味着加入一个以研究驱动实践、以创新塑造未来教育的全球精英社群。
(六)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QS全球排名82)
阿德莱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作为澳大利亚八校联盟核心成员,学院依托大学雄厚的跨学科研究实力,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澳大利亚教育部及国际组织的深度合作机会。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院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教育工作者,毕业生在教师、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科技等领域广受认可。学院注重数字化教育创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研究机会,使其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领军人才。
结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2国际本科教育学项目,以“国际化视野+本土化实践”打造高质量、高认可度的教育人才培养平台。项目依托学校雄厚的教育学科基础、卓越的师资团队、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广泛的国际交流网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多元发展路径。无论是前沿的教育技术课程、国际化的培养模式,还是与海外知名高校的深度合作,都彰显了该项目的卓越品质和前瞻理念。
欢迎广大学子加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2国际本科教育学项目,在这里开启教育领域的精彩旅程,培育未来教育精英,筑梦国际教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