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判断2+2国际本科项目的优劣?
选择一个负责任的2+2项目依托高校,有两个判断标准:第一,依托高校是否为2+2项目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第二,这个项目的定位是什么?是“办教育”(自主办学)还是“要赢利”(机构办学)?培养理念是什么,有没有全面、系统、清晰的培养方案?
(1)2+2本质上是一个教育生态:统招生待遇
从教育部初衷看,2+2国际本科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系统,与统招本科生、4+0考生不应该有任何差别。也就是说,2+2学生应该生活在一个资源丰沛、功能和机制健全、运转顺畅的校园里,与计划内统招生享有相同类别和等级的资源,比如硬软件设施、师资、课程、管理、课外活动、素质教育、校友资源等。总结一句话:2+2国际本科就是要正儿八经的“读大学”,而不是参加一个什么培训班。以这个标准判断,哪个高校的2+2是“办教育”的,哪个高校是“挣钱的”,一目了然。
(2)2+2的重心在前一个2:先成人、再成才、谋发展
因为什么原因,导致高考分数不理想?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缺少自我认知、学习动力和自我管控能力。对于一个17、18岁的高中生来说,2+2前两年如果教不好、学不好、调不好,以后想再挽回就非常渺茫了。那么,如何“补上这一课”呢?
南信大2+2在国内率先提出“先成人、再成才、再发展”培养理念,在项目定位、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举措四个方面的设计上,完全契合2+2学生的身心特征、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学校全过程自主办学,把孩子教育好、引导好,激发其动力和潜能,补上中小学阶段落下的“课”,弥补与其他同龄人的差距,真正融入到留学环境中去,做到“游刃有余”,总结一句话:“不仅要成才,而且要成人”,没有成人这个前提,成才了也是“假才”,不可持续。
综上,核心判断有两个:
①孩子在什么的环境里接受2+2教育?是否是机构办学?是否真正享受到了双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和过程管理?这个学校,是否能够给孩子动力、压力,能否挖掘其潜力?
②家长到底要什么,是让孩子混个学历?还是培养一个懂事、自律、乐观向上、未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孩子?这个方面有太多惨痛教训。